HashMap源碼,看我這篇就夠了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jiagooushi/archive/2022/09/28/16737924.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HashMap源碼深度剖析 * HashMap底層數據結構(為什麼引入紅黑樹、存儲數據的過程、哈希碰撞相關問題) * HashMap成員變數(初始化容量是多少、負載因數、數組長度為什麼是2的n次冪) * HashMap擴容機制(什麼時候需要擴容? 怎麼進行擴容?) * JDK7 與 Jdk8比較,J ...


HashMap源碼深度剖析

 * HashMap底層數據結構(為什麼引入紅黑樹、存儲數據的過程、哈希碰撞相關問題)
 * HashMap成員變數(初始化容量是多少、負載因數、數組長度為什麼是2的n次冪)
 * HashMap擴容機制(什麼時候需要擴容? 怎麼進行擴容?)
 * JDK7 與 Jdk8比較,JDK8進行了什麼優化?

1 定義

HashMap基於哈希表的Map介面實現,是以key-value存儲形式存在,即主要用來存放鍵值對。HashMap的實現不是同步的,這意味著它不是線程安全的。它的key、value都可以為null。此外,HashMap中的映射不是有序的。

  • JDK1.7 HashMap數據結構:數組 + 鏈表
  • JDK1.8 HashMap數據結構:數組 + 鏈表 / 紅黑樹

思考:為什麼1.8之後,HashMap的數據結構要增加紅黑樹?

2 哈希表

Hash表也稱為散列表,也有直接譯作哈希表,Hash表是一種根據關鍵字值(key - value)而直接進行訪問的數據結構。也就是說它通過把關鍵碼值映射到表中的一個位置來訪問記錄,以此來加快查找的速度。在鏈表、數組等數據結構中,查找某個關鍵字,通常要遍歷整個數據結構,也就是O(N)的時間級,但是對於哈希表來說,只是O(1)的時間級

哈希表,它是通過把關鍵碼值映射到表中一個位置來訪問記錄,以加快查找的速度。這個映射函數叫做散列函數,存放記錄的數組叫做散列表,只需要O(1)的時間級

file

思考:多個 key 通過散列函數會得到相同的值,這時候怎麼辦?

解決:

​ (1)開放地址法

​ (2)鏈地址法

file
對於開放地址法,可能會遇到二次衝突,三次衝突,所以需要良好的散列函數,分佈的越均勻越好。對於鏈地址法,雖然不會造成二次衝突,但是如果一次衝突很多,那麼會造成子數組或者子鏈表很長,那麼我們查找所需遍歷的時間也會很長。

3 JDK1.8前HashMap的數據結構

  • JDK 8 以前 HashMap 的實現是 數組+鏈表,即使哈希函數取得再好,也很難達到元素百分百均勻分佈。
  • 當 HashMap 中有大量的元素都存放到同一個桶中時,這個桶下有一條長長的鏈表,極端情況HashMap 就相當於一個單鏈表,假如單鏈表有 n 個元素,遍歷的時間複雜度就是 O(n),完全失去了它的優勢。

file

4 JDK1.8後HashMap的數據結構

  • JDK 8 後 HashMap 的實現是 數組+鏈表+紅黑樹
  • 桶中的結構可能是鏈表,也可能是紅黑樹,當鏈表長度大於閾值(或者紅黑樹的邊界值,預設為8)並且當前數組的長度大於64時,此時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數據改為使用紅黑樹存儲。

file

5. 類構造器

public class HashMap<K,V> extends AbstractMap<K,V>
    implements Map<K,V>, Cloneable, Serializable {

file
 JDK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抽象類 AbstractMap ,該抽象類繼承 Map 介面,所以如果我們不想實現所有的 Map 介面方法,就可以選擇繼承抽象類 AbstractMap 。

HashMap 集合實現了 Cloneable 介面以及 Serializable 介面,分別用來進行對象克隆以及將對象進行序列化。

註意:HashMap 類即繼承了 AbstractMap 介面,也實現了 Map 介面,這樣做難道不是多此一舉?

據 java 集合框架的創始人Josh Bloch描述,這樣的寫法是一個失誤。在java集合框架中,類似這樣的寫法很多,最開始寫java集合框架的時候,他認為這樣寫,在某些地方可能是有價值的,直到他意識到錯了。顯然的,JDK的維護者,後來不認為這個小小的失誤值得去修改,所以就這樣存在下來了。

6 欄位屬性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時,通過該欄位進行版本一致性驗證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362498820763181265L;
    //預設 HashMap 集合初始容量為16(必須是 2 的倍數)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aka 16
    //集合的最大容量,如果通過帶參構造指定的最大容量超過此數,預設還是使用此數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預設的填充因數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當桶(bucket)上的結點數大於這個值時會轉成紅黑樹(JDK1.8新增)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當桶(bucket)上的節點數小於這個值時會轉成鏈表(JDK1.8新增)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
    /**(JDK1.8新增)
     * 當集合中的容量大於這個值時,表中的桶才能進行樹形化 ,否則桶內元素太多時會擴容,
     * 而不是樹形化 為了避免進行擴容、樹形化選擇的衝突,這個值不能小於 4 * TREEIFY_THRESHOLD
     */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
     * 初始化使用,長度總是 2的冪
     */
    transient Node<K,V>[] table;

    /**
     * 保存緩存的entrySet()
     */
    transient Set<Map.Entry<K,V>> entrySet;

    /**
     * 此映射中包含的鍵值映射的數量。(集合存儲鍵值對的數量)
     */
    transient int size;

    /**
     * 跟前面ArrayList和LinkedList集合中的欄位modCount一樣,記錄集合被修改的次數
     * 主要用於迭代器中的快速失敗
     */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 調整大小的下一個大小值(容量*載入因數)。capacity * load factor
     */
    int threshold;

    /**
     * 散列表的載入因數。
     */
    final float loadFactor;

 下麵我們重點介紹上面幾個欄位:

  ①、Node<K,V>[] table

  我們說 HashMap 是由數組+鏈表+紅黑樹組成,這裡的數組就是 table 欄位。後面對其進行初始化長度預設是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16。而且 JDK 聲明數組的長度總是 2的n次方(一定是合數),為什麼這裡要求是合數,一般我們知道哈希演算法為了避免衝突都要求長度是質數,這裡要求是合數,下麵在介紹 HashMap 的hashCode() 方法(散列函數),我們再進行講解。

  ②、size

  集合中存放key-value 的實時對數。

  ③、loadFactor

  裝載因數,是用來衡量 HashMap 滿的程度,計算HashMap的實時裝載因數的方法為:size/capacity,而不是占用桶的數量去除以capacity。capacity 是桶的數量,也就是 table 的長度length。

  預設的負載因數0.75 是對空間和時間效率的一個平衡選擇,建議大家不要修改,除非在時間和空間比較特殊的情況下,如果記憶體空間很多而又對時間效率要求很高,可以降低負載因數loadFactor 的值;相反,如果記憶體空間緊張而對時間效率要求不高,可以增加負載因數 loadFactor 的值,這個值可以大於1。

  ④、threshold

  計算公式:capacity * loadFactor。這個值是當前已占用數組長度的最大值。過這個數目就重新resize(擴容),擴容後的 HashMap 容量是之前容量的兩倍

7 構造函數

①、預設無參構造函數

/**
     * 預設構造函數,初始化載入因數loadFactor = 0.75
     */
    public HashMap() {
        this.loadFactor = DEFAULT_LOAD_FACTOR; 
    }

②、指定初始容量的構造函數

/**
     *
     * @param initialCapacity 指定初始化容量
     * @param loadFactor 載入因數 0.75
     */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初始化容量不能小於 0 ,否則拋出異常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如果初始化容量大於2的30次方,則初始化容量都為2的30次方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如果載入因數小於0,或者載入因數是一個非數值,拋出異常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his.threshold = 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
    }
    // 返回大於等於initialCapacity的最小的二次冪數值。
    // >>> 操作符表示無符號右移,高位取0。
    // | 按位或運算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8 確定哈希桶數組索引位置

前面我們講解哈希表的時候,我們知道是用散列函數來確定索引的位置。散列函數設計的越好,使得元素分佈的越均勻。HashMap 是數組+鏈表+紅黑樹的組合,我們希望在有限個數組位置時,儘量每個位置的元素只有一個,那麼當我們用散列函數求得索引位置的時候,我們能馬上知道對應位置的元素是不是我們想要的,而不是要進行鏈表的遍歷或者紅黑樹的遍歷,這會大大優化我們的查詢效率。我們看 HashMap 中的哈希演算法: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i = (table.length - 1) & hash;//這一步是在後面添加元素putVal()方法中進行位置的確定

主要分為三步:

  ①、取 hashCode 值: key.hashCode()

  ②、高位參與運算:h>>>16

  ③、取模運算:(n-1) & hash

  這裡獲取 hashCode() 方法的值是變數,但是我們知道,對於任意給定的對象,只要它的 hashCode() 返回值相同,那麼程式調用 hash(Object key) 所計算得到的 hash碼 值總是相同的。

  為了讓數組元素分佈均勻,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把獲得的 hash碼對數組長度取模運算( hash%length),但是電腦都是二進位進行操作,取模運算相對開銷還是很大的,那該如何優化呢?

  HashMap 使用的方法很巧妙,它通過 hash & (table.length -1)來得到該對象的保存位,前面說過 HashMap 底層數組的長度總是2的n次方,這是HashMap在速度上的優化。當 length 總是2的n次方時,hash & (length-1)運算等價於對 length 取模,也就是 hash%length,但是&比%具有更高的效率。比如 n % 32 = n & (32 -1)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要保證數組的長度總是2的n次方。

  再就是在 JDK1.8 中還有個高位參與運算,hashCode() 得到的是一個32位 int 類型的值,通過hashCode()的高16位 異或 低16位實現的:(h = k.hashCode()) ^ (h >>> 16),主要是從速度、功效、質量來考慮的,這麼做可以在數組table的length比較小的時候,也能保證考慮到高低Bit都參與到Hash的計算中,同時不會有太大的開銷。

  下麵舉例說明下,n為table的長度:

file

9 添加元素

//hash(key)就是上面講的hash方法,對其進行了第一步和第二步處理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
     *
     * @param hash 索引的位置
     * @param key  鍵
     * @param value  值
     * @param onlyIfAbsent true 表示不要更改現有值
     * @param evict false表示table處於創建模式
     * @return
     */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如果table為null或者長度為0,則進行初始化
         //resize()方法本來是用於擴容,由於初始化沒有實際分配空間,這裡用該方法進行空間分配,後面會詳細講解該方法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註意:這裡用到了前面講解獲得key的hash碼的第三步,取模運算,下麵的if-else分別是 tab[i] 為null和不為null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tab[i] 為null,直接將新的key-value插入到計算的索引i位置
         else {//tab[i] 不為null,表示該位置已經有值了
             Node<K,V> e; K k;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節點key已經有值了,直接用新值覆蓋
             //該鏈是紅黑樹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該鏈是鏈表
             else {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鏈表長度大於8,轉換成紅黑樹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key已經存在直接覆蓋value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用作修改和新增快速失敗
         if (++size > threshold)//超過最大容量,進行擴容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①、判斷鍵值對數組 table 是否為空或為null,否則執行resize()進行擴容;

②、根據鍵值key計算hash值得到插入的數組索引i,如果table[i]==null,直接新建節點添加,轉向⑥,如果table[i]不為空,轉向③;

③、判斷table[i]的首個元素是否和key一樣,如果相同直接覆蓋value,否則轉向④,這裡的相同指的是hashCode以及equals;

④、判斷table[i] 是否為treeNode,即table[i] 是否是紅黑樹,如果是紅黑樹,則直接在樹中插入鍵值對,否則轉向⑤;

⑤、遍歷table[i],判斷鏈表長度是否大於8,大於8的話把鏈表轉換為紅黑樹,在紅黑樹中執行插入操作,否則進行鏈表的插入操作;遍歷過程中若發現key已經存在直接覆蓋value即可;

⑥、插入成功後,判斷實際存在的鍵值對數量size是否超過了最大容量threshold,如果超過,進行擴容。

⑦、如果新插入的key不存在,則返回null,如果新插入的key存在,則返回原key對應的value值(註意新插入的value會覆蓋原value值)

註意1:其中代碼:

if (++size > threshold)//超過最大容量,進行擴容
    resize();

這裡有個考點,我們知道 HashMap 是由數組+鏈表+紅黑樹(JDK1.8)組成,如果在添加元素時,發生衝突,會將衝突的數放在鏈表上,當鏈表長度超過8時,會自動轉換成紅黑樹。

  那麼有如下問題:數組上有5個元素,而某個鏈表上有3個元素,問此HashMap的 size 是多大?

  我們分析代碼,很容易知道,只要是調用put() 方法添加元素,那麼就會調用 ++size(這裡有個例外是插入重覆key的鍵值對,不會調用,但是重覆key元素不會影響size),所以,上面的答案是 7。

10 擴容機制

擴容(resize),我們知道集合是由數組+鏈表+紅黑樹構成,向 HashMap 中插入元素時,如果HashMap 集合的元素已經大於了最大承載容量threshold(capacity * loadFactor),這裡的threshold不是數組的最大長度。那麼必須擴大數組的長度,Java中數組是無法自動擴容的,我們採用的方法是用一個更大的數組代替這個小的數組,就好比以前是用小桶裝水,現在小桶裝不下了,我們使用一個更大的桶。

JDK1.8融入了紅黑樹的機制,比較複雜,這裡我們先介紹 JDK1.7的擴容源碼,便於理解,然後在介紹JDK1.8的源碼。

//參數 newCapacity 為新數組的大小
    void resize(int newCapacity) {
        Entry[] oldTable = table;//引用擴容前的 Entry 數組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擴容前的數組大小如果已經達到最大(2^30)了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修改閾值為int的最大值(2^31-1),這樣以後就不會擴容了
            return;
        }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初始化一個新的Entry數組
        transfer(newTable, initHashSeedAsNeeded(newCapacity));//將數組元素轉移到新數組裡面
        table = newTable;
        threshold = (int)Math.min(newCapacity * loadFactor, MAXIMUM_CAPACITY + 1);//修改閾值
    }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boolean rehash) {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for (Entry<K,V> e : table) {//遍曆數組
            while(null != e) {
                Entry<K,V> next = e.next;
                if (rehash) {
                    e.hash = null == e.key ? 0 : hash(e.key);
                }
                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重新計算每個元素在數組中的索引位置
                e.next = newTable[i];//標記下一個元素,添加是鏈表頭添加
                newTable[i] = e;//將元素放在鏈上
                e = next;//訪問下一個 Entry 鏈上的元素
            }
        }
    }

通過方法我們可以看到,JDK1.7中首先是創建一個新的大容量數組,然後依次重新計算原集合所有元素的索引,然後重新賦值。如果數組某個位置發生了hash衝突,使用的是單鏈表的頭插入方法,同一位置的新元素總是放在鏈表的頭部,這樣與原集合鏈表對比,擴容之後的可能就是倒序的鏈表了。

下麵我們在看看JDK1.8的。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原數組如果為null,則長度賦值0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if (oldCap > 0) {//如果原數組長度大於0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數組大小如果已經大於等於最大值(2^30)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修改閾值為int的最大值(2^31-1),這樣以後就不會擴容了
                return oldTab;
            }
            //原數組長度大於等於初始化長度16,並且原數組長度擴大1倍也小於2^30次方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閥值擴大1倍
        }
        else if (oldThr > 0) //舊閥值大於0,則將新容量直接等於就閥值
            newCap = oldThr;
        else {//閥值等於0,oldCap也等於0(集合未進行初始化)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數組長度初始化為16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閥值等於16*0.75=12
        }
        //計算新的閥值上限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threshold = newThr;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if (oldTab != null) {
            //把每個bucket都移動到新的buckets中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oldTab[j] = null;//元數據j位置置為null,便於垃圾回收
                    if (e.next == null)//數組沒有下一個引用(不是鏈表)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紅黑樹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preserve order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
                            next = e.next;
                            //原索引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原索引+oldCap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原索引放到bucket里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原索引+oldCap放到bucket里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該方法分為兩部分,首先是計算新桶數組的容量 newCap 和新閾值 newThr,然後將原集合的元素重新映射到新集合中。

file
相比於JDK1.7,1.8使用的是2次冪的擴展(指長度擴為原來2倍),所以,元素的位置要麼是在原位置,要麼是在原位置再移動2次冪的位置。我們在擴充HashMap的時候,不需要像JDK1.7的實現那樣重新計算hash,只需要看看原來的hash值新增的那個bit是1還是0就好了,是0的話索引沒變,是1的話索引變成“原索引+oldCap”。

11 刪除元素

HashMap 刪除元素首先是要找到 桶的位置,然後如果是鏈表,則進行鏈表遍歷,找到需要刪除的元素後,進行刪除;如果是紅黑樹,也是進行樹的遍歷,找到元素刪除後,進行平衡調節,註意,當紅黑樹的節點數小於 6 時,會轉化成鏈表。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e;
        return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 null : e.value;
    }

    final Node<K,V> getNode(int hash, Object key) {
        Node<K,V>[] tab; Node<K,V> first, e; int n; K k;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first = tab[(n - 1) & hash]) != null) {
            //根據key計算的索引檢查第一個索引
            if (first.hash == hash && // always check first node
                ((k = first.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first;
            //不是第一個節點
            if ((e = first.next) != null) {
                if (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遍歷樹查找元素
                    return ((TreeNode<K,V>)first).getTreeNode(hash, key);
                do {
                    //遍歷鏈表查找元素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
        return null;
    }

12 查找元素

①、通過 key 查找 value

首先通過 key 找到計算索引,找到桶位置,先檢查第一個節點,如果是則返回,如果不是,則遍歷其後面的鏈表或者紅黑樹。其餘情況全部返回 null。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e;
        return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 null : e.value;
    }

    final Node<K,V> getNode(int hash, Object key) {
        Node<K,V>[] tab; Node<K,V> first, e; int n; K k;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first = tab[(n - 1) & hash]) != null) {
            //根據key計算的索引檢查第一個索引
            if (first.hash == hash && // always check first node
                ((k = first.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first;
            //不是第一個節點
            if ((e = first.next) != null) {
                if (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遍歷樹查找元素
                    return ((TreeNode<K,V>)first).getTreeNode(hash, key);
                do {
                    //遍歷鏈表查找元素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
        return null;
    }

總結

  ①、基於JDK1.8的HashMap是由數組+鏈表+紅黑樹組成,當鏈表長度超過 8 時會自動轉換成紅黑樹,當紅黑樹節點個數小於 6 時,又會轉化成鏈表。相對於早期版本的 JDK HashMap 實現,新增了紅黑樹作為底層數據結構,在數據量較大且哈希碰撞較多時,能夠極大的增加檢索的效率。

  ②、允許 key 和 value 都為 null。key 重覆會被覆蓋,value 允許重覆。

  ③、非線程安全

  ④、無序(遍歷HashMap得到元素的順序不是按照插入的順序)

本文由傳智教育博學谷教研團隊發佈。

如果本文對您有幫助,歡迎關註點贊;如果您有任何建議也可留言評論私信,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轉載請註明出處!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概念 線程死鎖描述的是這樣一種情況:多個線程同時被阻塞,它們中的一個或者全部都在等待某個資源被釋放。由於線程被無限期地阻塞,因此程式不可能正常終止。 我和同學都打掃衛生,我拿著掃帚等他的簸箕,他拿著簸箕等我的掃帚 產生條件 互斥條件:同一時刻一線程只能占用一個資源。 同一時刻,我拿著掃帚,他拿著簸箕 ...
  • 面向過程與函數式 面向過程 ”面向過程“核心是“過程”二字,“過程”指的是解決問題的步驟,即先乾什麼再乾什麼......,基於面向過程開發程式就好比在設計一條流水線,是一種機械式的思維方式,這正好契合電腦的運行原理:任何程式的執行最終都需要轉換成cpu的指令流水按過程調度執行,即無論採用什麼語言、 ...
  • java基礎-集合 以下內容為本人的學習筆記,如需要轉載,請聲明原文鏈接 https://www.cnblogs.com/lyh1024/p/16738857.html 1.集合框架概述 1.1集合框架 的作用 在實際開發中,我們經常會對一組相同類型的數據進行統一管理操作。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使用數 ...
  • 你知道嗎,在 Jmix 中,REST API 有兩種實現方式! 很多應用是採取前後端分離的方式進行開發。這種模式下,對前端的選擇相對靈活,可以根據團隊的擅長技能選擇流行的 Angular/React/Vue 之一,或者前端為App/小程式等手機應用。Jmix 的一種典型應用場景就是作為這種類型應用程 ...
  • 1.問題分析 1.1. 公司雲桌面win7系統把之前C盤中自帶的py3.7環境給還原了,之前跑得好好的PlayWright案例不能運行了 2.解決過程 2.1. 參考網上的解決方案,說是node的版本問題,但是我將之前可以運行的V12.22.12版本回退到V12.9.1以後,還是不行,但是我發現我的 ...
  • Mac下protobuf生成文件報錯問題解決辦法,windows下就不會這麼麻煩了,如果linux下出現類似報錯信息按照下麵的解決邏輯依然適用。 1、由--go_out引發的報錯 1.報錯信息: user@C02FP58GML7H pbfile % protoc --go_out=./ ./user ...
  • 1.property 裝飾器:裝飾器是在不修改被裝飾對象源代碼以及調用方式的前提下為被裝飾對象添加新功能的可調用對象 property是一個裝飾器,是用來綁定給對象的方法偽造成一個數據屬性 裝飾器property,可以將類中的函數“偽裝成”對象的數據屬性,對象在訪問該特殊屬性時會觸發功能的執行,然後 ...
  • 摘要:本文講解基於傅里葉變換的高通濾波和低通濾波。 本文分享自華為雲社區《[Python圖像處理] 二十三.傅里葉變換之高通濾波和低通濾波》,作者:eastmount 。 一.高通濾波 傅里葉變換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觀察圖像的頻率分佈(至少不是最終目的),更多情況下是為了對頻率進行過濾,通過修改頻率以達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概述:在C#中,++i和i++都是自增運算符,其中++i先增加值再返回,而i++先返回值再增加。應用場景根據需求選擇,首碼適合先增後用,尾碼適合先用後增。詳細示例提供清晰的代碼演示這兩者的操作時機和實際應用。 在C#中,++i 和 i++ 都是自增運算符,但它們在操作上有細微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操作的 ...
  • 上次發佈了:Taurus.MVC 性能壓力測試(ap 壓測 和 linux 下wrk 壓測):.NET Core 版本,今天計劃準備壓測一下 .NET 版本,來測試並記錄一下 Taurus.MVC 框架在 .NET 版本的性能,以便後續持續優化改進。 為了方便對比,本文章的電腦環境和測試思路,儘量和... ...
  • .NET WebAPI作為一種構建RESTful服務的強大工具,為開發者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來定義、處理HTTP請求並返迴響應。在設計API介面時,正確地接收和解析客戶端發送的數據至關重要。.NET WebAPI提供了一系列特性,如[FromRoute]、[FromQuery]和[FromBody],用 ...
  • 原因:我之所以想做這個項目,是因為在之前查找關於C#/WPF相關資料時,我發現講解圖像濾鏡的資源非常稀缺。此外,我註意到許多現有的開源庫主要基於CPU進行圖像渲染。這種方式在處理大量圖像時,會導致CPU的渲染負擔過重。因此,我將在下文中介紹如何通過GPU渲染來有效實現圖像的各種濾鏡效果。 生成的效果 ...
  • 引言 上一章我們介紹了在xUnit單元測試中用xUnit.DependencyInject來使用依賴註入,上一章我們的Sample.Repository倉儲層有一個批量註入的介面沒有做單元測試,今天用這個示例來演示一下如何用Bogus創建模擬數據 ,和 EFCore 的種子數據生成 Bogus 的優 ...
  • 一、前言 在自己的項目中,涉及到實時心率曲線的繪製,項目上的曲線繪製,一般很難找到能直接用的第三方庫,而且有些還是定製化的功能,所以還是自己繪製比較方便。很多人一聽到自己畫就害怕,感覺很難,今天就分享一個完整的實時心率數據繪製心率曲線圖的例子;之前的博客也分享給DrawingVisual繪製曲線的方 ...
  • 如果你在自定義的 Main 方法中直接使用 App 類並啟動應用程式,但發現 App.xaml 中定義的資源沒有被正確載入,那麼問題可能在於如何正確配置 App.xaml 與你的 App 類的交互。 確保 App.xaml 文件中的 x:Class 屬性正確指向你的 App 類。這樣,當你創建 Ap ...
  • 一:背景 1. 講故事 上個月有個朋友在微信上找到我,說他們的軟體在客戶那邊隔幾天就要崩潰一次,一直都沒有找到原因,讓我幫忙看下怎麼回事,確實工控類的軟體環境複雜難搞,朋友手上有一個崩潰的dump,剛好丟給我來分析一下。 二:WinDbg分析 1. 程式為什麼會崩潰 windbg 有一個厲害之處在於 ...
  • 前言 .NET生態中有許多依賴註入容器。在大多數情況下,微軟提供的內置容器在易用性和性能方面都非常優秀。外加ASP.NET Core預設使用內置容器,使用很方便。 但是筆者在使用中一直有一個頭疼的問題:服務工廠無法提供請求的服務類型相關的信息。這在一般情況下並沒有影響,但是內置容器支持註冊開放泛型服 ...
  • 一、前言 在項目開發過程中,DataGrid是經常使用到的一個數據展示控制項,而通常表格的最後一列是作為操作列存在,比如會有編輯、刪除等功能按鈕。但WPF的原始DataGrid中,預設只支持固定左側列,這跟大家習慣性操作列放最後不符,今天就來介紹一種簡單的方式實現固定右側列。(這裡的實現方式參考的大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