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設計模式學習筆記:(23)解釋器模式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atomy/archive/2020/02/23/12345743.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本筆記摘抄自:https://www.cnblogs.com/PatrickLiu/p/8242238.html,記錄一下學習過程以備後續查用。 一、引言 今天我們要講行為型設計模式的第十一個模式--解釋器模式,也是面向對象設計模式的最後一個模式。先要說明一下,其實這個模式不是最後一個模 式(按Go ...


    本筆記摘抄自:https://www.cnblogs.com/PatrickLiu/p/8242238.html,記錄一下學習過程以備後續查用。

    一、引言

    今天我們要講行為型設計模式的第十一個模式--解釋器模式,也是面向對象設計模式的最後一個模式。先要說明一下,其實這個模式不是最後一個模

式(按Gof的排序來講),為什麼把它放在最後呢?因為我們在業務系統中寫一個解釋器的機會並不是很多,實踐比較少,理解和應用該模式就有些困

難,所以就放在最後來說,先從名稱上來看這個模式。“解釋器”和Google的中英翻譯功能類似,假設有一天你去國外比如美國旅游,如果不會講英語也

聽不懂,溝通就是一個大障礙,估計也會玩得不盡興了,因為有很多景點的解說你可能不明白(沒有中文翻譯的情況下,一般情況會有的)。所以我們

需要一個翻譯軟體(如科大訊飛),可以把中英文互譯,那彼此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對方的意思。個人覺得這個翻譯軟體也可以稱得上是解釋器,把你不

懂的解釋成你能理解的。我們寫代碼,需要編譯器把我們寫的代碼編譯成機器可以理解的機器語言,從這方面來講,C#的編譯器也是一種解釋器。

    二、解釋器模式介紹

    解釋器模式:英文名稱--Interpreter Pattern;分類--行為型。

    2.1、動機(Motivate)

    在軟體構建過程中,如果某一特定領域的問題比較複雜,類似的模式不斷重覆出現,如果使用普通的編程方式來實現將面臨非常頻繁的變化。在這種

情況下,將特定領域的問題表達為某種語法規則下的句子,然後構建一個解釋器來解釋這樣的句子,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2.2、意圖(Intent)

    給定一個語言,定義它的文法的一種表示,並定義一種解釋器,這個解釋器使用該表示來解釋語言中的句子。——《設計模式》GoF

    2.3、結構圖(Structure)

    2.4、模式的組成

    可以看出,在解釋器模式的結構圖有以下角色:

    1)抽象表達式(AbstractExpression):定義解釋器的介面,約定解釋器的解釋操作。其中的Interpret介面,正如其名字那樣,它是專門用來解釋該解

釋器所要實現的功能。

    2)終結符表達式(Terminal Expression):實現了抽象表達式角色所要求的介面,主要是一個interpret()方法。文法中的每一個終結符都有一個具體終

結表達式與之相對應。比如有一個簡單的公式R=R1+R2,在裡面R1和R2就是終結符,對應解析R1和R2的解釋器就是終結符表達式。

    3)非終結符表達式(Nonterminal Expression):文法中的每一條規則都需要一個具體的非終結符表達式,非終結符表達式一般是文法中的運算符或者

其他關鍵字,比如公式R=R1+R2中,“+”就是非終結符,解析“+”的解釋器就是一個非終結符表達式。

    4)環境角色(Context):這個角色的任務一般是用來存放文法中各個終結符所對應的具體值,比如R=R1+R2,我們給R1賦值100,給R2賦值200。這

些信息需要存放到環境角色中,很多情況下我們使用Map來充當環境角色就足夠了。

    5)客戶端(Client):指的是使用解釋器的客戶端,通常在這裡將按照語言的語法做的表達式轉換成使用解釋器對象描述的抽象語法樹,然後調用解

釋操作。

    2.5、解釋器模式的具體實現

    在很多場合都需要把數字轉換成中文,我們就可以使用解釋器來實現該功能,把給定的數字解釋成符合語法規範的漢字表示法,實現代碼如下:

    class Program
    {
        /// <summary>
        /// 環境上下文
        /// </summary>
        public sealed class Context
        {
            public string Statement { get; set; }

            public int Data { get; set; }

            public Context(string statement)
            {
                Statement = statement;
            }
        }

        /// <summary>
        /// 抽象表達式
        /// </summary>
        public abstract class Expression
        {
            protected Dictionary<string, int> table = new Dictionary<string, int>(9);

            protected Expression()
            {
                table.Add("", 1);
                table.Add("", 2);
                table.Add("", 3);
                table.Add("", 4);
                table.Add("", 5);
                table.Add("", 6);
                table.Add("", 7);
                table.Add("", 8);
                table.Add("", 9);
            }

            public virtual void Interpreter(Context context)
            {
                if (context.Statement.Length == 0)
                {
                    return;
                }

                foreach (string key in table.Keys)
                {
                    int value = table[key];

                    if (context.Statement.EndsWith(key + GetPostFix()))
                    {
                        context.Data += value * Multiplier();
                        context.Statement = context.Statement.Substring(0, context.Statement.Length - GetLength());
                    }
                    if (context.Statement.EndsWith(""))
                    {
                        context.Statement = context.Statement.Substring(0, context.Statement.Length - 1);
                    }
                }
            }

            public abstract string GetPostFix();

            public abstract int Multiplier();

            //十、百、千位數使用,所以用虛方法。
            public virtual int GetLength()
            {
                return GetPostFix().Length + 1;
            }
        }

        /// <summary>
        /// 個位表達式
        /// </summary>
        public sealed class GeExpression : Expression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PostFix()
            {
                return "";
            }

            public override int Multiplier()
            {
                return 1;
            }

            public override int GetLength()
            {
                return 1;
            }
        }

        /// <summary>
        /// 十位表達式
        /// </summary>
        public sealed class ShiExpression : Expression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PostFix()
            {
                return "";
            }

            public override int Multiplier()
            {
                return 10;
            }
        }

        /// <summary>
        /// 百位表達式
        /// </summary>
        public sealed class BaiExpression : Expression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PostFix()
            {
                return "";
            }

            public override int Multiplier()
            {
                return 100;
            }
        }

        /// <summary>
        /// 千位表達式
        /// </summary>
        public sealed class QianExpression : Expression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PostFix()
            {
                return "";
            }

            public override int Multiplier()
            {
                return 1000;
            }
        }

        /// <summary>
        /// 萬位表達式
        /// </summary>
        public sealed class WanExpression : Expression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PostFix()
            {
                return "";
            }

            public override int Multiplier()
            {
                return 10000;
            }

            public override int GetLength()
            {
                return 1;
            }

            public override void Interpreter(Context context)
            {
                if (context.Statement.Length == 0)
                {
                    return;
                }

                ArrayList tree = new ArrayList
                {
                    new GeExpression(),
                    new ShiExpression(),
                    new BaiExpression(),
                    new QianExpression()
                };

                foreach (string key in table.Keys)
                {
                    if (context.Statement.EndsWith(GetPostFix()))
                    {
                        int temp = context.Data;
                        context.Data = 0;

                        context.Statement = context.Statement.Substring(0, context.Statement.Length - GetLength());

                        foreach (Expression exp in tree)
                        {
                            exp.Interpreter(context);
                        }
                        context.Data = temp + context.Data * Multiplier();
                    }
                }
            }
        }

        /// <summary>
        /// 億位表達式
        /// </summary>
        public sealed class YiExpression : Expression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PostFix()
            {
                return "";
            }

            public override int Multiplier()
            {
                return 100000000;
            }

            public override int GetLength()
            {
                return 1;
            }

            public override void Interpreter(Context context)
            {
                ArrayList tree = new ArrayList
                {
                    new GeExpression(),
                    new ShiExpression(),
                    new BaiExpression(),
                    new QianExpression()
                };

                foreach (string key in table.Keys)
                {
                    if (context.Statement.EndsWith(GetPostFix()))
                    {
                        int temp = context.Data;
                        context.Data = 0;
                        context.Statement = context.Statement.Substring(0, context.Statement.Length - GetLength());

                        foreach (Expression exp in tree)
                        {
                            exp.Interpreter(context);
                        }
                        context.Data = temp + context.Data * Multiplier();
                    }
                }
            }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gion 解釋器模式
            //分解:((五)億)((七千)(三百)(零)(二)萬) ((六千)(四百)(五十)(二))
            string roman = "五億七千三百零二萬六千四百五十二";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roman);
            ArrayList tree = new ArrayList
            {
                new GeExpression(),
                new ShiExpression(),
                new BaiExpression(),
                new QianExpression(),
                new WanExpression(),
                new YiExpression()
            };

            foreach (Expression exp in tree)
            {
                exp.Interpreter(context);
            }

            Console.Write(context.Data);

            Console.Read();
            #endregion
        }
    }
View Code

    運行結果如下:

    三、解釋器模式的實現要點

    使用Interpreter模式來表示文法規則,從而可以使用面向對象技巧方便地“擴展”文法。

    Interpreter模式比較適合簡單的文法表示,對於複雜的文法表示,Interpreter模式會產生比較大的類層次結構,需要求助於語法分析生成器這樣的標準

工具。

    3.1、解釋器模式的主要優點

    1)易於改變和擴展文法。

    2)每一條文法規則都可以表示為一個類,因此可以方便地實現一個簡單的語言。

    3)實現文法較為容易。在抽象語法樹中每一個表達式節點類的實現方式都是相似的,這些類的代碼編寫都不會特別複雜,還可以通過一些工具自動生

成節點類代碼。

    4)增加新的解釋表達式較為方便。如果用戶需要增加新的解釋表達式只需要對應增加一個新的終結符表達式或非終結符表達式類,原有表達式類代碼

無須修改,符合“開閉原則”。

 3.2、解釋器模式的主要缺點

    1)對於複雜文法難以維護。在解釋器模式中,每一條規則至少需要定義一個類,因此如果一個語言包含太多文法規則,類的個數將會急劇增加,導致

系統難以管理和維護,此時可以考慮使用語法分析程式等方式來取代解釋器模式。

    2)執行效率較低。由於在解釋器模式中使用了大量的迴圈和遞歸調用,因此在解釋較為複雜的句子時其速度很慢,而且代碼的調試過程也比較麻煩。

    3.3、在下麵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解釋器模式

    Interpreter模式的應用場合是Interpreter模式應用中的難點,只有滿足“業務規則頻繁變化且類似的模式不斷重覆出現,同時容易抽象為語法規則的問題”

才適合使用Interpreter模式。

    1)當一個語言需要解釋執行,並可以將該語言中的句子表示為一個抽象語法樹的時候,可以考慮使用解釋器模式(如XML文檔解釋、正則表達式等領

域)

    2)一些重覆出現的問題可以用一種簡單的語言來進行表達。

    3)一個語言的文法較為簡單。

    4)當執行效率不是關鍵和主要關心的問題時可考慮解釋器模式(註:高效的解釋器通常不是通過直接解釋抽象語法樹來實現的,而是需要將它們轉換

成其他形式,使用解釋器模式的執行效率並不高。)

    四、.NET中解釋器模式的實現

    正則表達式就是一個典型的解釋器。ASP.NET中,把aspx文件轉化為dll時,會對html語言進行處理,這個處理過程也包含瞭解釋器的模式在裡面。

Interpreter模式其實有Composite模式的影子,但它們解決的問題是不一樣的。

    五、總結

    至此,23種設計模式都寫完了。解釋器模式可以和其他模式混合使用,具體的使用方法和解決的問題我列出了一個表,大家好好瞭解一下,或許對大

家有些幫助,列表如下:

    (1)解釋器和組合模式

    這兩種可以組合使用,一般非終結符解釋器相當於組合模式中的組合對象,終結符解釋器相當於葉子對象。

    (2)解釋器模式和迭代器模式

    由於解釋器模式通常使用組合模式來實現,因此在遍歷整個對象結構時,可以使用迭代器模式。

    (3)解釋器模式和享元模式

    在使用解釋器模式的時候,可能會造成多個細粒度對象,如各式各樣的終結符解釋器,而這些終結符解釋器對不同的表達式來說是一樣的,是可以共用

的,因此可以引入享元模式來共用這些對象。

    (4)解釋器模式和訪問者模式

    在解釋器模式中,語法規則和解釋器對象是有對應關係的。語法規則的變動意味著功能的變化,自然會導致使用不同的解釋器對象,而且一個語法規可

以被不同的解釋器解釋執行。因此在構建抽象語法樹的時候,如果每個節點所對應的解釋器對象是固定的,這意味著該節點對應的功能是固定的,那麼就

不得不根據需要來構建不同的抽象語法樹。為了讓構建的抽象語法樹較為通用,那就要求解釋器的功能不要那麼固定,要能很方便地改變解釋器的功能,

這個時候就變成瞭如何能夠很方便地更改樹形結構中節點對象的功能了,訪問者模式可以很好的實現這個功能。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我們知道多線程可以實現同時執行多個任務(只是看起來是同時,其實是CPU的時間片切換特別快我們沒感覺而已)。 現在假設一個做飯的場景,你沒有廚具也沒有食材。你可以去網上買一個廚具,但是這段時間,你不需要閑著啊,可以同時去超市買食材。 設想這是兩個線程,主線程去買食材,然後開啟一個子線程去買廚具。但是, ...
  • 各位小伙伴們,冷月今天給大家發一波福利。我們都知道markdown編輯器非常的好用,是我們寫作的好幫手。這樣的一款好用的文章編輯器,我們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博客也支持呢,冷月今天來教大家如何將Markdown編輯器搬進您的博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效果圖: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呢,冷月這邊幫大家找到一個開源 ...
  • 詳解CopyOnWrite容器及其源碼 在jave.util.concurrent包下有這樣兩個類:CopyOnWriteArrayList和CopyOnWriteArraySet。 其中利用到了CopyOnWrite機制,本篇就來聊聊CopyOnWrite技術與Java中的CopyOnWrite容... ...
  • python3-cookbook中每個小節以問題、解決方案和討論三個部分探討了Python3在某類問題中的最優解決方式,或者說是探討Python3本身的數據結構、函數、類等特性在某類問題上如何更好地使用。這本書對於加深Python3的理解和提升Python編程能力的都有顯著幫助,特別是對怎麼提高Py ...
  • (1)集群原理 在Redis集群中,所有的Redis節點彼此互聯,節點內部使用二進位協議優化傳輸速度和帶寬。 當一個節點掛掉後,集群中超過半數的節點檢測失效時才認為該節點已失效。不同於Tomcat集群 需要使用反向代理伺服器,Redis 集群中的任意節點都可以直接和Java客戶端連接。Redis 集 ...
  • 安裝JDK1.8,安裝時會安裝jdk、jre。 如果只是在IDEA中寫寫代碼,安裝完jdk,在IDEA中指定jdk路徑就可以了。 如果要在命令行下執行jdk的命令,比如java、javac,或者要使用tomcat等依賴jdk的,就需要配置jdk的環境變數。 jdk環境變數的配置 1、JAVA_HOM ...
  • PPT導出圖片質量太差?簡單操作直接導出印刷質地圖片 ​ PPT不僅可以用於展示文檔,還可以用於簡單圖片合成處理,同時,PPT文檔還可以全部導出為圖片. 預設情況下,PPT導出的圖片為96DPI,辛苦做的圖片無法適應很多場合的使用。其實,在windows 下只需要一個小小的設置,就可以導出300DP ...
  • 最近在給客戶開發 Azure DevOps Exension, 該擴展中某個功能需要調用使用 .NET Core 3 寫的 Web Api。 在拜讀了 "Authenticating requests to your service" 之後,我給 Web Api 增加了 JWT 認證。 PS: 我沒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Dapr Outbox 是1.12中的功能。 本文只介紹Dapr Outbox 執行流程,Dapr Outbox基本用法請閱讀官方文檔 。本文中appID=order-processor,topic=orders 本文前提知識:熟悉Dapr狀態管理、Dapr發佈訂閱和Outbox 模式。 Outbo ...
  • 引言 在前幾章我們深度講解了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的基礎知識,這一章我們來講解一下代碼覆蓋率,代碼覆蓋率是單元測試運行的度量值,覆蓋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用於衡量代碼被測試覆蓋的程度,幫助開發人員評估測試用例的質量和代碼的健壯性。常見的覆蓋率包括語句覆蓋率(Line Coverage)、分支覆蓋率(Bra ...
  • 前言 本文介紹瞭如何使用S7.NET庫實現對西門子PLC DB塊數據的讀寫,記錄了使用電腦模擬,模擬PLC,自至完成測試的詳細流程,並重點介紹了在這個過程中的易錯點,供參考。 用到的軟體: 1.Windows環境下鏈路層網路訪問的行業標準工具(WinPcap_4_1_3.exe)下載鏈接:http ...
  • 從依賴倒置原則(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到控制反轉(Inversion of Control, IoC)再到依賴註入(Dependency Injection, DI)的演進過程,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逐步抽象和解耦的設計思想。這種思想在C#等面向對象的編 ...
  • 關於Python中的私有屬性和私有方法 Python對於類的成員沒有嚴格的訪問控制限制,這與其他面相對對象語言有區別。關於私有屬性和私有方法,有如下要點: 1、通常我們約定,兩個下劃線開頭的屬性是私有的(private)。其他為公共的(public); 2、類內部可以訪問私有屬性(方法); 3、類外 ...
  • C++ 訪問說明符 訪問說明符是 C++ 中控制類成員(屬性和方法)可訪問性的關鍵字。它們用於封裝類數據並保護其免受意外修改或濫用。 三種訪問說明符: public:允許從類外部的任何地方訪問成員。 private:僅允許在類內部訪問成員。 protected:允許在類內部及其派生類中訪問成員。 示 ...
  • 寫這個隨筆說一下C++的static_cast和dynamic_cast用在子類與父類的指針轉換時的一些事宜。首先,【static_cast,dynamic_cast】【父類指針,子類指針】,兩兩一組,共有4種組合:用 static_cast 父類轉子類、用 static_cast 子類轉父類、使用 ...
  • /******************************************************************************************************** * * * 設計雙向鏈表的介面 * * * * Copyright (c) 2023-2 ...
  • 相信接觸過spring做開發的小伙伴們一定使用過@ComponentScan註解 @ComponentScan("com.wangm.lifecycle") public class AppConfig { } @ComponentScan指定basePackage,將包下的類按照一定規則註冊成Be ...
  • 操作系統 :CentOS 7.6_x64 opensips版本: 2.4.9 python版本:2.7.5 python作為腳本語言,使用起來很方便,查了下opensips的文檔,支持使用python腳本寫邏輯代碼。今天整理下CentOS7環境下opensips2.4.9的python模塊筆記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