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層模型

来源:http://www.cnblogs.com/lixingli/archive/2016/05/29/5539170.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OSI 七層模型通過七個層次化的結構模型使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網路之間實現可靠的通訊,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幫助不同類型的主機實現數據傳輸 。 OSI 七層模型通過七個層次化的結構模型使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網路之間實現可靠的通訊,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幫助不同類型的主機實現數據傳輸 。 完成中繼功能的節點通 ...


 OSI 七層模型通過七個層次化的結構模型使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網路之間實現可靠的通訊,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幫助不同類型的主機實現數據傳輸 。

    
    OSI 七層模型通過七個層次化的結構模型使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網路之間實現可靠的通訊,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幫助不同類型的主機實現數據傳輸 。
    完成中繼功能的節點通常稱為中繼系統。在OSI七層模型中,處於不同層的中繼系統具有不同的名稱。
    一個設備工作在哪一層,關鍵看它工作時利用哪一層的數據頭部信息。網橋工作時,是以MAC頭部來決定轉髮端口的,因此顯然它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
    具體說:
    物理層:網卡,網線,集線器,中繼器,數據機

    數據鏈路層:網橋,交換機

    網路層:路由器

    網關工作在第四層傳輸層及其以上

    集線器是物理層設備,採用廣播的形式來傳輸信息。

    交換機就是用來進行報文交換的機器。多為鏈路層設備(二層交換機),能夠進行地址學習,採用存儲轉發的形式來交換報文.。

    路由器的一個作用是連通不同的網路,另一個作用是選擇信息傳送的線路。選擇通暢快捷的近路,能大大提高通信速度,減輕網路系統通信負荷,節約網路系統資源,提高網路系統暢通率。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交換機擁有一條很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匯流排上,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記憶體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則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MAC地址表中。

    使用交換機也可以把網路“分段”,通過對照MAC地址表,交換機只允許必要的網路流量通過交換機。通過交換機的過濾和轉發,可以有效的隔離廣播風暴,減少誤包和錯包的出現,避免共用衝突。

    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埠對之間的數據傳輸。每一埠都可視為獨立的網段,連接在其上的網路設備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無須同其他設備競爭使用。當節點A向節點D發送數據時,節點B可同時向節點C發送數據,而且這兩個傳輸都享有網路的全部帶寬,都有著自己的虛擬連接。假使這裡使用的是10Mbps的乙太網交換機,那麼該交換機這時的總流通量就等於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用式HUB時,一個HUB的總流通量也不會超出10Mbps。

    總之,交換機是一種基於MAC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包功能的網路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從過濾網路流量的角度來看,路由器的作用與交換機和網橋非常相似。但是與工作在網路物理層,從物理上劃分網段的交換機不同,路由器使用專門的軟體協議從邏輯上對整個網路進行劃分。例如,一臺支持IP協議的路由器可以把網路劃分成多個子網段,只有指向特殊IP地址的網路流量才可以通過路由器。對於每一個接收到的數據包,路由器都會重新計算其校驗值,並寫入新的物理地址。因此,使用路由器轉發和過濾數據的速度往往要比只查看數據包物理地址的交換機慢。但是,對於那些結構複雜的網路,使用路由器可以提高網路的整體效率。路由器的另外一個明顯優勢就是可以自動過濾網路廣播。

**集線器與路由器在功能上有什麼不同?**

    首先說HUB,也就是集線器。它的作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一些機器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區域網。而交換機(又名交換式集線器)作用與集線器大體相同。但是兩者在性能上有區別:集線器採用的式共用帶寬的工作方式,而交換機是獨享帶寬。這樣在機器很多或數據量很大時,兩者將會有比較明顯的。而路由器與以上兩者有明顯區別,它的作用在於連接不同的網段並且找到網路中數據傳輸最合適的路徑。路由器是產生於交換機之後,就像交換機產生於集線器之後,所以路由器與交換機也有一定聯繫,不是完全獨立的兩種設備。路由器主要剋服了交換機不能路由轉發數據包的不足。
總的來說,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路。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衝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物理層

    在OSI參考模型中,物理層(Physical Layer)是參考模型的最低層,也是OSI模型的第一層。
    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
    物理層的作用是實現相鄰電腦節點之間比特流的透明傳送,儘可能屏蔽掉具體傳輸介質和物理設備的差異。使其上面的數據鏈路層不必考慮網路的具體傳輸介質是什麼。“透明傳送比特流”表示經實際電路傳送後的比特流沒有發生變化,對傳送的比特流來說,這個電路好像是看不見的。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二層,負責建立和管理節點間的鏈路。該層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控制協議,將有差錯的物理通道變為無差錯的、能可靠傳輸數據幀的數據鏈路。
    
    在電腦網路中由於各種干擾的存在,物理鏈路是不可靠的。因此,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層提供的比特流的基礎上,通過差錯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錯的物理線路變為無差錯的數據鏈路,即提供可靠的通過物理介質傳輸數據的方法。

    該層通常又被分為介質訪問控制(MAC)和邏輯鏈路控制(LLC)兩個子層。
    
    MAC子層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共用型網路中多用戶對通道競爭的問題,完成網路介質的訪問控制;
    
    LLC子層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和維護網路連接,執行差錯校驗、流量控制和鏈路控制。
    
    數據鏈路層的具體工作是接收來自物理層的位流形式的數據,並封裝成幀,傳送到上一層;同樣,也將來自上層的數據幀,拆裝為位流形式的數據轉發到物理層;並且,還負責處理接收端發回的確認幀的信息,以便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

網路層

    網路層(Networ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三層,它是OSI參考模型中最複雜的一層,也是通信子網的最高一層。它在下兩層的基礎上向資源子網提供服務。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路由選擇演算法,為報文或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該層控制數據鏈路層與傳輸層之間的信息轉發,建立、維持和終止網路的連接。具體地說,數據鏈路層的數據在這一層被轉換為數據包,然後通過路徑選擇、分段組合、順序、進/出路由等控制,將信息從一個網路設備傳送到另一個網路設備。
    
    一般地,數據鏈路層是解決同一網路內節點之間的通信,而網路層主要解決不同子網間的通信。例如在廣域網之間通信時,必然會遇到路由(即兩節點間可能有多條路徑)選擇問題。
    
    在實現網路層功能時,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如下:
    
    * 定址:數據鏈路層中使用的物理地址(如MAC地址)僅解決網路內部的定址問題。在不同子網之間通信時,為了識別和找到網路中的設備,每一子網中的設備都會被分配一個唯一的地址。由於各子網使用的物理技術可能不同,因此這個地址應當是邏輯地址(如IP地址)。
    * 
    * 交換:規定不同的信息交換方式。常見的交換技術有:線路交換技術和存儲轉發技術,後者又包括報文交換技術和分組交換技術。
    * 
    * 路由演算法:當源節點和目的節點之間存在多條路徑時,本層可以根據路由演算法,通過網路為數據分組選擇最佳路徑,並將信息從最合適的路徑由發送端傳送到接收端。
    * 
    * 連接服務:與數據鏈路層流量控制不同的是,前者控制的是網路相鄰節點間的流量,後者控制的是從源節點到目的節點間的流量。其目的在於防止阻塞,併進行差錯檢測。

傳輸層

    OSI下3層的主要任務是數據通信,上3層的任務是數據處理。而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是OSI模型的第4層。因此該層是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的介面和橋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該層的主要任務是:向用戶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錯和流量控制,保證報文的正確傳輸。傳輸層的作用是向高層屏蔽下層數據通信的細節,即向用戶透明地傳送報文。該層常見的協議:TCP/IP中的TCP協議、Novell網路中的SPX協議和微軟的NetBIOS/NetBEUI協議。
    
    傳輸層提供會話層和網路層之間的傳輸服務,這種服務從會話層獲得數據,併在必要時,對數據進行分割。然後,傳輸層將數據傳遞到網路層,並確保數據能正確無誤地傳送到網路層。因此,傳輸層負責提供兩節點之間數據的可靠傳送,當兩節點的聯繫確定之後,傳輸層則負責監督工作。綜上,傳輸層的主要功能如下:
    * 傳輸連接管理:提供建立、維護和拆除傳輸連接的功能。傳輸層在網路層的基礎上為高層提供“面向連接”和“面向無接連”的兩種服務。
    * 
    * 處理傳輸差錯:提供可靠的“面向連接”和不太可靠的“面向無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在提供“面向連接”服務時,通過這一層傳輸的數據將由目標設備確認,如果在指定的時間內未收到確認信息,數據將被重發。
    * 
    * 監控服務質量。

會話層

    會話層(Sess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5層,是用戶應用程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主要任務是:向兩個實體的表示層提供建立和使用連接的方法。將不同實體之間的表示層的連接稱為會話。因此會話層的任務就是組織和協調兩個會話進程之間的通信,並對數據交換進行管理。
    
    用戶可以按照半雙工、單工和全雙工的方式建立會話。當建立會話時,用戶必須提供他們想要連接的遠程地址。而這些地址與MAC(介質訪問控制子層)地址或網路層的邏輯地址不同,它們是為用戶專門設計的,更便於用戶記憶。功能變數名稱(DN)就是一種網路上使用的遠程地址例如:www.3721.com就是一個功能變數名稱。會話層的具體功能如下:
    
    * 會話管理:允許用戶在兩個實體設備之間建立、維持和終止會話,並支持它們之間的數據交換。例如提供單方向會話或雙向同時會話,並管理會話中的發送順序,以及會話所占用時間的長短。
    * 
    * 會話流量控制:提供會話流量控制和交叉會話功能。
    * 
    * 定址:使用遠程地址建立會話連接。
    * 
    * 出錯控制:從邏輯上講會話層主要負責數據交換的建立、保持和終止,但實際的工作卻是接收來自傳輸層的數據,並負責糾正錯誤。會話控制和遠程過程調用均屬於這一層的功能。但應註意,此層檢查的錯誤不是通信介質的錯誤,而是磁碟空間、印表機缺紙等類型的高級錯誤。


表示層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六層,它對來自應用層的命令和數據進行解釋,對各種語法賦予相應的含義,並按照一定的格式傳送給會話層。其主要功能是“處理用戶信息的表示問題,如編碼、數據格式轉換和加密解密”等。表示層的具體功能如下:
    
    * 數據格式處理:協商和建立數據交換的格式,解決各應用程式之間在數據格式表示上的差異。
    * 
    * 數據的編碼:處理字元集和數字的轉換。例如由於用戶程式中的數據類型(整型或實型、有符號或無符號等)、用戶標識等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因此,在設備之間需要具有在不同字元集或格式之間轉換的功能。
    * 
    * 壓縮和解壓縮:為了減少數據的傳輸量,這一層還負責數據的壓縮與恢復。
    * 
    * 數據的加密和解密:可以提高網路的安全性。


應用層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它是電腦用戶,以及各種應用程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其功能是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完成用戶希望在網路上完成的各種工作。它在其他6層工作的基礎上,負責完成網路中應用程式與網路操作系統之間的聯繫,建立與結束使用者之間的聯繫,並完成網路用戶提出的各種網路服務及應用所需的監督、管理和服務等各種協議。此外,該層還負責協調各個應用程式間的工作。
    
    應用層為用戶提供的服務和協議有:文件服務、目錄服務、文件傳輸服務(FTP)、遠程登錄服務(Telnet)、電子郵件服務(E-mail)、列印服務、安全服務、網路管理服務、資料庫服務等。上述的各種網路服務由該層的不同應用協議和程式完成,不同的網路操作系統之間在功能、界面、實現技術、對硬體的支持、安全可靠性以及具有的各種應用程式介面等各個方面的差異是很大的。應用層的主要功能如下:
    
    * 用戶介面:應用層是用戶與網路,以及應用程式與網路間的直接介面,使得用戶能夠與網路進行互動式聯繫。
    * 
    * 實現各種服務:該層具有的各種應用程式可以完成和實現用戶請求的各種服務。


OSI7層模型的小結

    由於OSI是一個理想的模型,因此一般網路系統只涉及其中的幾層,很少有系統能夠具有所有的7層,並完全遵循它的規定。
    
    在7層模型中,每一層都提供一個特殊的網路功能。從網路功能的角度觀察:下麵4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和傳輸層)主要提供數據傳輸和交換功能,即以節點到節點之間的通信為主;第4層作為上下兩部分的橋梁,是整個網路體繫結構中最關鍵的部分;而上3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則以提供用戶與應用程式之間的信息和數據處理功能為主。簡言之,下4層主要完成通信子網的功能,上3層主要完成資源子網的功能。

以下是TCP/IP分層模型


TCP/IP四層參考模型

TCP/IP協議被組織成四個概念層,其中有三層對應於ISO參考模型中的相應層。ICP/IP協議族並不包含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因此它不能獨立完成整個電腦網路系統的功能,必須與許多其他的協議協同工作。
TCP/IP分層模型的四個協議層分別完成以下的功能:

第一層:網路介面層

    
    包括用於協作IP數據在已有網路介質上傳輸的協議。實際上TCP/IP標準並不定義與ISO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相對應的功能。相反,它定義像地址解析協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這樣的協議,提供TCP/IP協議的數據結構和實際物理硬體之間的介面。    

第二層:網間層

    對應於OSI七層參考模型的網路層。本層包含IP協議、RIP協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協議),負責數據的包裝、定址和路由。同時還包含網間控制報文協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用來提供網路診斷信息。

第三層:傳輸層

    對應於OSI七層參考模型的傳輸層,它提供兩種端到端的通信服務。其中TCP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可靠的數據流運輸服務,UDP協議(Use Datagram Protocol)提供不可靠的用戶數據報服務。

第四層:應用層

    對應於OSI七層參考模型的應用層和表達層。網際網路的應用層協議包括Finger、Whois、FTP(文件傳輸協議)、Gopher、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Telent(遠程終端協議)、SMTP(簡單郵件傳送協議)、IRC(網際網路中繼會話)、NNTP(網路新聞傳輸協議)等,這也是本書將要討論的重點。

更多內容請訪問 李興利博客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OC 觀察者模式(通知中心,KVO) 什麼是觀察者模式??? A對B的變化感興趣,就註冊為B的觀察者,當B發生變化時通知A,告知B發生了變化。這就是觀察者模式。 觀察者模式定義了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係,讓多個觀察者對象同時監聽某一個主題對象。這個主題對象在狀態上發生變化時,會通知所有觀察者對象,使它們 ...
  • 在資料庫遠程連接上,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連接不上,這時候很有可能1433埠未開放導致的。 解決方案: (1)在Windows防火牆中開放1433的入站(在Windows中開放1433埠的步驟:1.打開控制面板,2.點擊系統和安全,3.點擊防火牆,4.點擊高級設置,可以看到入站規則和出站規則,5.右鍵 ...
  • 現在很多用戶被資料庫的慢的問題所困擾,又苦於花錢請一個專業的DBA成本太高。軟體維護人員對資料庫的瞭解又不是那麼深入,所以導致問題遲遲不能解決,或只能暫時解決不能得到根治。開發人員解決數據問題基本又是搜遍百度各種方法嘗試個遍,可能錯過診斷問題的最佳時機又可能嘗試一堆方法最後無奈放棄。 怎麼樣讓瑣事纏 ...
  • 一般,我們看到術語“索引”和“鍵”交換使用,但實際上這兩個是不同的。索引是存儲在資料庫中的一個物理結構,鍵純粹是一個邏輯概念。鍵代表創建來實施業務規則的完整性約束。索引和鍵的混淆通常是由於資料庫使用索引來實施完整性約束。 接下來我們看看資料庫中的主鍵約束、唯一鍵約束和唯一索引的區別。 SQL> se ...
  • MongoDB是一個開源的文檔資料庫,支持高性能、高可用性、自動縮放。 在MongoDB中,一條記錄就是一個文檔,是由欄位和值對構成一個數據結構,類似於JSON對象。欄位的值可以包括其他文檔、數組和文檔的數組。 數據結構如下所示: ...
  • 腳本最好都放在/usr/local/sbin中 腳本的執行 sh -x 腳本.sh -x可以查看執行過程 1在腳本中使用變數 使用變數的時候,需要使用$符號: #!/bin/bash ##把命令賦值為變數,需要使用反引號 d=`date +"%H:%M:%S"` echo "The script b ...
  • grep是UNIX和LINUX中使用最廣泛的命令之一。grep允許對文本文件進行模式查找。如果找到匹配模式, grep列印包含模式的所有行。grep支持基本正則表達式,也支持其擴展集。grep有三種變形,即: grep:標準grep命令,這裡主要討論此格式; Egrep:等同於grep -E,擴展g ...
  • 算術運算符 + - * / % 表示加減乘除和取餘運算+= -= *= /= 同 C 語言中的含義 位操作符 > >>= 表示位左右移一位操作& &= | |= 表示按位與、位或操作~ ! 表示非操作^ ^= 表示異或操作 關係運算符 = == != 表示大於、小於、大於等於、小於等於、等於、不等於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概述:本文代碼示例演示瞭如何在WPF中使用LiveCharts庫創建動態條形圖。通過創建數據模型、ViewModel和在XAML中使用`CartesianChart`控制項,你可以輕鬆實現圖表的數據綁定和動態更新。我將通過清晰的步驟指南包括詳細的中文註釋,幫助你快速理解並應用這一功能。 先上效果: 在 ...
  • openGauss(GaussDB ) openGauss是一款全面友好開放,攜手伙伴共同打造的企業級開源關係型資料庫。openGauss採用木蘭寬鬆許可證v2發行,提供面向多核架構的極致性能、全鏈路的業務、數據安全、基於AI的調優和高效運維的能力。openGauss深度融合華為在資料庫領域多年的研 ...
  • openGauss(GaussDB ) openGauss是一款全面友好開放,攜手伙伴共同打造的企業級開源關係型資料庫。openGauss採用木蘭寬鬆許可證v2發行,提供面向多核架構的極致性能、全鏈路的業務、數據安全、基於AI的調優和高效運維的能力。openGauss深度融合華為在資料庫領域多年的研 ...
  • 概述:本示例演示了在WPF應用程式中實現多語言支持的詳細步驟。通過資源字典和數據綁定,以及使用語言管理器類,應用程式能夠在運行時動態切換語言。這種方法使得多語言支持更加靈活,便於維護,同時提供清晰的代碼結構。 在WPF中實現多語言的一種常見方法是使用資源字典和數據綁定。以下是一個詳細的步驟和示例源代 ...
  • 描述(做一個簡單的記錄): 事件(event)的本質是一個委托;(聲明一個事件: public event TestDelegate eventTest;) 委托(delegate)可以理解為一個符合某種簽名的方法類型;比如:TestDelegate委托的返回數據類型為string,參數為 int和 ...
  • 1、AOT適合場景 Aot適合工具類型的項目使用,優點禁止反編 ,第一次啟動快,業務型項目或者反射多的項目不適合用AOT AOT更新記錄: 實實在在經過實踐的AOT ORM 5.1.4.117 +支持AOT 5.1.4.123 +支持CodeFirst和非同步方法 5.1.4.129-preview1 ...
  • 總說周知,UWP 是運行在沙盒裡面的,所有許可權都有嚴格限制,和沙盒外交互也需要特殊的通道,所以從根本杜絕了 UWP 毒瘤的存在。但是實際上 UWP 只是一個應用模型,本身是沒有什麼許可權管理的,許可權管理全靠 App Container 沙盒控制,如果我們脫離了這個沙盒,UWP 就會放飛自我了。那麼有沒... ...
  • 目錄條款17:讓介面容易被正確使用,不易被誤用(Make interfaces easy to use correctly and hard to use incorrectly)限制類型和值規定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提供行為一致的介面條款19:設計class猶如設計type(Treat class de ...
  • title: 從零開始:Django項目的創建與配置指南 date: 2024/5/2 18:29:33 updated: 2024/5/2 18:29:33 categories: 後端開發 tags: Django WebDev Python ORM Security Deployment Op ...
  • 1、BOM對象 BOM:Broswer object model,即瀏覽器提供我們開發者在javascript用於操作瀏覽器的對象。 1.1、window對象 視窗方法 // BOM Browser object model 瀏覽器對象模型 // js中最大的一個對象.整個瀏覽器視窗出現的所有東西都 ...